雄安新区推动与北京市社保业务跨区通办和协同服务

其二,《论语》只是孔子师徒零零星星语录的选编本,而丧葬祭祀活动语录全部都是零零星星的语录,《论语》没有选它,明显是有意剔除丧葬祭祀语录,有意突出孔子世俗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的地位。

或在初位相易,在二位相易,六位错综,上下所易皆不同。(卷四) 孔疏认为从卦象中得出义理有两种情形:《象传》所述多数卦都是从上下卦象的关系中取义。

雄安新区推动与北京市社保业务跨区通办和协同服务

备天下之理,据其用 易理的无有、道器关系也是体用关系。又不同于王弼派,不仅讲取义,而且讲取象。乾坤者,阴阳之本始,万物之祖宗。同时,将无理解为阴阳二气的不为而自然,对贵无贱有的玄学易学作了改造。它们来自形而上的道体,即阴阳二气及其变化的法则。

此乃《周易正义》编撰的指导思想。易之为体,皆仿法阴阳拟议而动,不可远离阴阳物象而妄为也(卷八),刚柔二爻的上下升降互易之运动变化,体现的是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。然而,万物不仅具有外部形状,还有内在生成变化之理。

易卦由阴阳二爻组合而成,其体备天下万物的刚柔之象,其用备天下万事之理。因此,阴阳二气及其变化的法则即为道,其表现为刚柔两画,成为八卦、六十四卦的爻象,即为器。王弼曾提出言不尽意的观点,认为易理无形,从语言不能完全表达它,只有弃言才能得意,故主张得意在忘言。(卷八)因而可以用阴阳二气的变化解释卦爻义的变化。

凡有从无而生,形由道而立(卷七)。江南义疏,十有余家,皆辞尚虚玄,义多浮诞。

雄安新区推动与北京市社保业务跨区通办和协同服务

这是孔疏解易的基本方向。孔疏将王弼玄学的无、虚无、道、神等范畴,解释为阴阳之气的德行及其变化的作用,即不为而自然,或不知其所以然而然。孔疏在王注下特引取象说与之对比,表示取象说不可废,也是对王弼注的一种补充。对此,孔疏加以改造,以阴阳二气及其变化之理无有形体,解释无的涵义。

有无关系以气言之,存乎阴阳。为了调和这些说法,尤其是纠正王弼等人鄙视取象的偏见,孔疏对《周易》体例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,提出了自己的见解:圣人名卦,体例不同,或则以物象而为卦名者,若否、泰、剥、颐、鼎之属是也,或以象之所用而为卦名者,即乾、坤之属是也。(卷首)上篇之终为坎离二卦,代表日月阳阴。八卦虽有万物之象,其万物变通之理,犹自未备(卷首),于是将八卦两相重叠,遂为六十四卦。

孔颖达认为取象说是《周易》的重要体例,卦有卦象,爻有爻象。就气与象的关系而言,认为有气则有象,并借玄学派有生于无的命题,论证阴阳之气乃《易》之义理。

雄安新区推动与北京市社保业务跨区通办和协同服务

由于孔疏的作用,汉代的元气说和阴阳二气说在唐代得以广泛传播,唐代的哲学家受孔疏影响以元气阴阳来解释天、天道。他对王学赞誉有加,但所持态度为义理可诠,先以辅嗣为本,然后去其华而取其实,使其信而有征。

这样,八卦的由来就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。上下篇的始终卦也体现了阴阳之道。二是对王韩二注的阐发,其中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。从哲学史上看,孔疏综合诸派而有创新,继承先贤而有发展,通过对《周易》义理的阐发,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,为魏晋玄学向宋明理学转化作了准备。孔疏在取象问题上主张不可定于一体,不可一例求之,目的在于调和《易传》中的各种说法,特别是调和取义和取象说,实际是用象数易学修正、补充王弼的义理易学之不足。如果将孔疏与王弼注对比一下,就不难发现,王注以得意忘象为本,认为取义可以代替取象,一旦得到其义,其象即可抛弃。

他运用阴阳互易的卦变说,还以八经卦所代表的物象,将卦象说的两个内容联结起来,说明刚柔往来上下交易之象是构成物象的根本。认为物生而有象,象而后有滋,滋而后有数,圣人象其物宜、拟诸形容而设卦。

从上爻降到初位,为下为来。也有许多卦、爻辞直以人事明义,如《损》卦,君子以法此损道,以惩止忿怒,窒塞情欲,孔疏释《益》卦六四爻辞曰:用此道以依人而迁国者,人无不纳,故曰利用为依迁国也。

卦之物象有自然之象和人事之象的区分,取象明义包括两条途径:以物象而明人事,或取天地阴阳之象(纯阴纯阳)以明义者,或取万物杂象(阴阳混杂)以明义,例子前面已有。唐宋及以后的易学家和哲学家对此予以扬弃。

另一种情形是直取卦名所含之义。在他看来,易理包括有与无两个方面,有指器的领域,器即有形有象的具体事物。一方面肯定取象说,取象是《易》之重要体例,卦象为义理的基础。而且,《象传》取云上于天之象,而不是天上有云,是因为若是天上有云,无以见欲雨之义,言云上于天,是天之欲雨,待时而落,所以明需(卷二)。

它一经问世即被作为官方颁布的教科书。但孔疏认为,阴阳之理又来于阴阳物象的性质,所以圣人又法象其物之所宜,此即象其物宜,后一点则是对韩注的补充、纠正。

诠易必须综合取象与取义说,王弼派易学和汉易各执一面,都失之偏颇。此种解易倾向,使王弼的易学观逐渐从贵无论中摆脱出来,对后来易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。

从初爻向上爻移,为上为往。刚柔即阴阳也,论其气即谓之阴阳,语其体即谓之刚柔也。

爻辞的变化,表明爻义发生了变化。朱熹明确主张,他的解《易》思路是要用象数来补足程颐所阐发的义理,把二者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易学体系。以有言之,存乎器用(《序》)。……(卷九)这里表明两层意思:一层是据《系辞传》八卦来于对物象的摹写,据《左传》认为数从象生。

实际上是有选择地具体地采纳汉易取象说,灵活多样地解释易卦的形成、卦名的由来以及卦爻辞,用以修正、改造、补充王弼的取义说。孔疏既取象又取义,认为义来于象,有体才有用。

[2]此二传既讲取义,又讲取象,还讲爻位,体例不尽一致。(卷六)巽卦两阳居于一阴之上,象地承天之体,象征以卑顺天之象,即以卑顺为体。

五、主要特点和历史影响 《周易正义》的编撰有其政治背景。其文简,其理约,寡而制众,变而能通(《周易正义·序》。

相关推荐